本堂成年团契成立至2020年已有45年(1975-2020)。根据华人年议会之成年团史略,成年事工是在1960年4月间,从芙蓉堂卫理公会开始投入事奉行列,但如昙花一现,不能持久。华人年议会真正积极推动成年团契事工是在70年代初期, 当时芙蓉堂成契正值冬眠状况。
在1971年9月1 日,吉隆坡福建堂卫理公会成年团正式成立。它是由当年任新马华人年议会会长方中南牧师,陈恩成牧师,林荣民牧师及该堂一群热心爱主的弟兄极力推动下组成的。接着,这群热心的牧师及弟兄长途跋涉前往各州堂会鼓励成立成年团契,开始推动成年事工。
1975年初,本堂执事及一班超龄青年人 (超过24岁者)为了响应华人年议会基督教教育部主席卫连胜牧师的催促关于组织成年团契一事,乃于1975年4月2日晚上假牧师楼举行座谈会,商讨组织成年团契。本团契之发起人为李前军牧师,陈秀音传道,洪辉德执事,杨昭铭,朱振兴,黄为福及刘顺荣。本团契于1975年7月6 日晚上在圣殿举行成立典礼暨首次会员大会,并选出第一届成契职员。
成年团契的组成,其宗旨与目的是让一班已离开青年团的青年,已立业或成家的弟兄姐妹们,有个适合的团契继续追求基督徒生命的成长,彼此以基督的爱建立密切关系,主里合一,并能互相担当重担(加六:2)彼此切实相爱(彼前四:8),彼此劝慰建立(帖前五:11),帮助有需要的(徒十一: 14,28-30),继续团契生活来帮助信徒随时装备自己,作主基督精兵。在团契中将神所赐的恩赐献出,同心合一建立教会,广传福音,引人归主,荣神益人。
历年来本团契不但注重属灵的追求,亦注重社会知识的充实与社会关怀工作。每月除了参加各项安排的聚会外,还邀请其他不同长牧证道培灵,鼓励团员参加查经班,门徒训练课程,校外神学课程。间中安排插花、烹饪及手工艺示范,让团员学得一技之长。专题讲座包括了:医药、 法律、营养健康、升学辅导、对银行、邮政局服务之认识等。至于社会关怀,除了探访老人院,为有病者代祷、办食物义卖,捐助慈善团体、福音机构外,团员们常以个人名义或联合团契捐助主内有需要的弟兄姐妹(学费、医药费)。有部份团员默默在做一些对青少年的辅导工作,帮助主内一些年青人(包括求学、工作、交友方面之问题)。
团契每年在农历新年时均有颁发团员子女学业优秀奖励金,鼓励团员子女们努力向学,将来能为教会及社会献出才干,造福人群,荣耀主名 。在特别的节日,如孝亲节、圣诞节等,本团契常负起推动的责任,筹划联欢会,开放让全教会弟兄姐妹参加,欢庆感恩,了也融融。因着此种关系,成契无形中成为教会各肢体交通的桥梁,把各团契团员拉得更近更亲切。
本团契也参与北敎区成年团的工作,常鼓励团员参加教区团契安排的聚会、家庭日、周年纪念日、专题讲座会、诗歌比赛等活动。促进与各堂会成年团团员之间的感情,互相配搭,在事奉上更有果效。
但愿本团契成员都能如彼得前书四:10所说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
成年团契临时职员会留影 1975
成年团契全体职员留影 1995 – 1996
成年团契活动写真 1975-1995
成年团契未成立前假借丹绒武雅食风楼 ,首次实验性聚会,会毕合影留念 1975
成年团契首次会员大会摄于6-7-75
成立一周年正副会长共切寿糕 1976
1978年3月5日访问银禧老人院
1980年庆祝成立五周年纪念
1980年3月访问聋童学校
成年团留影 1987
1987年11月义卖会为社会关怀事工筹款
家庭日1988年5月30日
国庆日爬水坝比赛 1988
1993年探访槟城安老院
1993年成年团契、妇女会与少年军探访安老院
1994年成年团契成立19周年纪念
1994年1月1日庆祝新年感恩会与慰劳会
1995年成年团契成立20周年纪念
“快乐大家庭” 7-5-95摄于圣殿
“快乐大家庭”与青少团契前往升旗山卫理站
合摄31-5-95
从1996年至2020年,成年团走过了低谷,也经历过高峰。带领一个团契原本就不容易,特别是给忙碌的成年人,在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原因让这些成年人每个星期再回到教会多一次参加团契活动。
我们不能把这25年来的一切恩典都一一记录下来,唯有把一些要点写下来希望大家可以大略了解成年团契在这段时间里的成长过程。
- 1996成年团契为体现“爱邻舍如同自己”的精神,成立了关怀小组开始定期到医院探访。
- 90年代的后期,成年团契除了每月一次的团契活动,为照顾到教会成年人的属灵成长,成年团契也在每个主日进行成年查经小组。
- 2000年7月15日,成年团契庆祝25周年纪念感恩会并在同年年尾出版了一本纪念刊物–“成年团契25周年纪念见证集–我的团契,我的见证”。这是为了让教会各个肢体中的团员发表本身的见证和在团契中的点点滴滴。
- 这段时期,虽然成年团契每月只聚会一次,但团契却不时协助堂会主办各类型的全教会联合团契活动如全教会团契日,元宵节庆典,复活节感恩会和旅游等等活动,让全教会肢体参与。
- 2001成年团契成立“爱心捐血队”,但队员开放给所有的会友加入,目的是要鼓励及协调所有弟兄姐妹去帮助需要输血的人士(教会内外)。原有关怀小组也开发给教会各团契加入,成为全教会的关怀工作,小组也改名为“卫理关怀队” 由骆慧珍和林彬彬姐妹带领。随着工作的展开,探访地点也加入了老人院 。这关怀队为主作了许多美好的见证,当中有不少老年人在临终前都愿意决志信主。
- 2003年年尾,团契面对青黄不接及内部矛盾问题,也曾经有一段时期(2003年尾至2004年头)暂停了每月的聚会,这段时间也有曾考虑结束成年团契。1996年开始的卫理关怀活动也因组员的健康问题而中断了。
- 在黄牧师的鼓励下,从2004年3月,成年团契开始在周五晚上,祷告会过后腾出一小时,以轻松的生活讲座方式恢复了团契的活动。聚会每两星期一次,也因此为成年团契加入了许多新成员,许多刚加入或回到教会的成年人都在团契里找到了他们的‘家’,而这一批的生力军就成为团契日后增长的原动力。
- 2005年,除了每月两次在教会的聚会,成年团契已开始有不定期的家庭聚会和探访,这也提升了团员之间的情谊。聚会的出席人数不断增加,平均人数都有超过15人。这时团契发觉我们需要更适合的聚会时间,后来就在当年8月开始改换周六晚上八点聚会。除此之外,团员之间也会不定期的相约一起去户外活动如爬山,‘bungalow stay’, 郊游,旅行等等。
- 从2005年起,成年团契也开始每年不间断的参与伊甸残障服务中心的义卖会。这活动除了可以帮到残障中心,但也通过团员们之间的同心协力加强团契的凝聚力。
2006-2007金马伦成年团契‘跨年’家庭营
- 2007年,除了每月两次星期六在教会的聚会,也已经有定期每月一次的家庭聚会和另外一次的团员探访,无形中已经造成团契有每月4次的定期活动。因着有这些注重团员之间关系的活动,出席团契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到约30人。
- 随着团契的增长,团员们也同时感受到对教会的负担,同时成年团契也不断的鼓励团员们在教会中要有固定的事奉岗位,不少团员也纷纷加入教会各肢体的事奉当中,如主日学老师,圣诗班成员,崇拜招待等。
- 因着人数的增加,成年团契就在2007年年尾决定把每周的活动地点搬到80周年楼2楼。这里原本是本堂幼稚园的课室,但随着幼稚园把课室搬到世纪楼去,这空间就一直丢空着。经过一翻的打扫,成年团契就在2008年一月正式搬到80周年楼2楼聚会,这个属于‘自己’的地方也让团员们对团契更有归属感。(此地点在2009年才被改造为平信徒培训学校)
- 为讨论团契日后的发展,成年团契就在2008年5月18和19日召开成契同工研讨会,特别是主理牧师希望成年团契可以协助带动其他团契的工作。就在这两天一夜的讨论,分享和祷告中,同工们对团契将来的路线有不同的意见,有些同工认为,若把年龄划分太细,成立更多年龄层的团契,将来会造成团契发展的障碍,肢体的连接和凝聚力会受挫。但最终还是在主里达到共识,决定全力协助牧师推动全教会的“综合分龄团契”,并在同年11月8日正式推介。这种综合性的团契聚会活动也成为了本堂各团契的一个特色,同时也保留到2020年,因新任主理牧师计划推动细胞小组活动,成年团契就分成各小组参与牧师的计划。
- 2008年7月26日,本堂成年团契接待了年会成契职员的到访。这也足成日后本堂成年团契积极参与年会活动的一个起点。
- 2009年5月30日到6月1日本堂成年团契约40人租了一辆巴士浩浩汤汤的下到LUMUT参加年会成契的家庭营”爱我的家”。也因着这样,年会成年团契也要求本堂成年团契协助年会接办下一届的家庭营。就这样本堂成年团契就承办了在2010年6月5至7日 于 Tg Tokong 举行的家庭营“爱我的家2”。营会圆满结束,参加人数约300人。
- 2010年7月31日,成年团契庆祝团契35周年纪念。
- 在2010年成年团契深觉团契的增长处于瓶颈,所以就在同年10月11日再召开同工研讨会“心灵探索”-找回团契的动力。
- 2011年团契里来了一对中国大陆夫妇-秦兴久夫妇,他们在槟岛定居并致力于向到这里居住(马来西亚第二家园)的中国同胞宣教。在秦兴久夫妇的号召下,成年团契的弟兄姐妹也纷纷响应,通过关怀那些刚到槟城定居的中国同胞,协助他们安定下来并邀请他们参加教会。在秦弟兄的带领下,每年都有不少中国同胞决志信主,在教会接受洗礼。
2012年成年团契的弟兄姐妹在外一起聚餐
- 2012年7月21日成年团契再次协助年会主办“企业人+上班族福音餐会”,约140人参与。
- 2013年成年团契开始尝试走入社区,主办“婚前/后辅导课程”和“爱心助学” 颁发助学金于贫寒学生活动。婚前/后辅导课程是公开给社会公众参与,采用由政府编排的LPPKN课程纲要,但由教会人士授课。“爱心助学”活动是颁发助学金礼卷于由社区华小拣选的贫寒学生。目的就是要让社区内的非信徒有机会走入教会,可惜“婚前/后辅导课程”只举行了一届因缺少报名名额而停止了,但“爱心助学”却继续每年都在圣诞节期间举办直到2018年。过后因发觉社会已经有许多团体也发放类似的援助,造成有些被学校派来的受惠学生并非来自真正的贫寒家庭,所以就决定把资金用在其他更需要教会帮助的群体如老人院和孤儿院。
2013年LPPKN婚前/后辅导课程上课情况
2015年成年团契为教会120周年纪念
感恩崇拜献唱
- 2015年,为鼓励团员多阅读属灵书籍,成年团契开始本身的小小图书馆,约有廿本藏书让团员借读。
- 除了团契原有的活动如家庭聚会,一日游,节日庆祝等活动之外,成年团也深觉须有另一个平台如“成人主日学”,让教会初信成年人有系统性的学习圣经基础。经过和执事部与牧师讨论,虽“成人主日学”不能成事,但后来也铸成教会在2017年推行“启发课程”,成年团也积极参与其事工。
- 2018 年成年团契出席人数平均只有 20 多位,弟兄姊妹的凝聚力不足,无法突破。感谢神,衪是信实的,衪没有因为人的软弱而放弃这个团契。祂因着自己的名引领我们向前走,在我们彷徨不知如何是好时,郭明美(黄约辉师母)建议团员学习赞美操,以便在 5 月 6 日孝亲节呈献节目。团员们响应师母的建议极积练习,並在孝亲节爱宴时呈献赞美操《万国万民都欢呼快乐》。这个赞美操之后成为团契主要的活动之一,一来练习赞美操可以增加团员之间的情谊并且锻炼身体,二来成年团契的赞美操也在许多教会活动上表演,如探访老人院,2019年黄牧师侍奉 41 年荣休感恩午宴等。
2018年5月6日孝亲节呈献赞美操《万国万民都欢呼快乐》
- 2018 年四月初,我们得知亲爱的郑淑心姐妹患上子宫癌后都很难过,团契的关怀组组员到她家去慰问她。患癌这事犹如晴天霹雳,庄恩顺和郑淑心夫妇情绪受到波动,虽然伤心难过,心中也有很多不明白和疑问。。。但他们并没有埋怨神,他们仍然像以往一样服侍及信靠神。在徴求他们夫妇的同意后,我们设立了《淑心代祷群》,专为她的病情代祷。七月份复诊时检测结果带来大好消息,淑心的癌细胞消失了。感谢主带领大家一同经历了耶和华拉法医治的大能。荣耀归于主!之后《淑心代祷群》改名为《代祷小组群》,每逢星期三发出代祷事项。2019 年中淑心姐妹癌症复发,她虽然心里难过但仍然坚定信靠主。在2020 年 3 月 18 日我国开始实施行动管制令时,她提议大家同心为疫情祷告,每天以一节经文为一件事代祷,希望大家在这期间,彼此提醒专注在神的应许和祂的关系上。她发了72天的代祷信,直到病情恶化才停止。她对主的爱激励整个团队,我们持续每天同心代祷直至 100 天,之后恢复每周一次的代祷方式。
- 神继续引导我们朝着复兴之路走。从历代志下 34 章,神让我们看到复兴是从自己开始,毎个人都是一根火柴,先燃烧自己,接著就会看到一团大火。大家带着兴奋的心情开始计划团契未来的方向和目标。2018 年10 月 6 日聚会主题《 团契: 期望;得着》中,团员们真诚分享对未来团契的梦想。我们当晚达到共识,认为成年人都很忙,所以希望每个月只有 3 次聚会,此外团员们要建立亲密的关系,把团员分为几个由组长和组员组成的小组,透过组员之间的互动,加深彼此的认识和了解。
- 2019年团契委员希望这两年能帮助弟兄姊妹们在信仰上扎根,愿与神与人建立更亲密的关系。我们开始推动读经计划,每天都会在群里发一章灵修文,同时鼓励团员每天发布读经心得及喜爱的经文,以此彼此勉励,彼此扶持,激发个人读经习惯,并鼓励团员加入代祷群。同时设立“和平”、“信实”和“喜乐”三个小组。每组有固定的组长和组员。共有 12 位组长,组长群以《以琳》来命名,因为《以琳之地》 有丰富的泉水(圣经真理知识)和挺拔的身躯(能将福音传开)。期盼组长能带领组员在信仰上扎根,为主做见证,一起传扬福音。
- 团长将团契面对的问题和团员的意愿告诉黄约辉牧师,徵得黄牧师同意后,团契节目做了一些改变,除了不再与成青团、乐龄团或妇女会联合聚会,我们每个月只有三次聚会,分别是(1)查经系列《探索人生的智慧》由譚牧师带领,(2) 罗马书 《一锅熟》是小组分享,(3)《耶稣的比喻》由胡丽卿姐妹帶领。非团契聚会的那个星期我们则是练习赞美操、办家庭聚会或探访团员。
- 2019 年 3 月 16 日北部成契在本堂进行交流会,年会代表及北部成契成员共 40 位到来,在圣殿交流分享,整个聚会的气氛非常温馨。我们当天也经历了神迹,款待弟兄姐妹的餐费原本缺少 RM658,奇妙的是当晚收到的奉献刚刚好RM658,这是耶和华以勒的神满满的供应。
2019年3月16日,晚餐款待北部成契及年会代表,团契交流后拍照留念。
- 2019 年 4 月 20 日复活之夜联合敬拜 。当晚有一个特别的“互动环节”,鼓励弟兄姐妹自行省思,把需要调整的心态、行为等等写在十字架贴纸上,然后钉在台上的一个大“十字架”上,过后拿回一个写上经节的心型图片。这些一连串的行动表示将自己的罪及老我,与主耶稣同钉同死同复活,因着耶稣的爱罪得赦免。原本以为很少人会上台,然而超乎意料的全场出席者都上台了。
- 2019 年 7 月间为 STM 神学院扩建奉献 RM7400。次年 10 月得知 STM 神学院扩建金费仍然不足,团员再次爱心奉献RM10,000。
- 2019年12 月 18 日成年团契获准到梹城中央医院儿童癌症部门不分种族和宗教的分派圣诞礼物给所有儿童。
2019年12月18日到梹城中央医院,儿童癌症部门分派圣诞礼物。
- 进入了 2020 年。这是让我们毫无预警的一年,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大流行及传播。感谢主,我们仍有机会在 2 月 22 日举办挥春 pot luck 聚餐,彼此留下深刻美好的回忆。当天出席人数 约70 位,我们先来个热身健康舞,然后唱诗、聚餐、见证分享、挥春和为两位正在抗癌的姐妹祷告。聚会中团员们的生命流露出美好见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希伯来书 10 章 24 节)。之后全世界陷入新冠疫情的阴霾里,随着疫情大爆发,首相宣布延长行动管制令,所有实体聚会也必须停止。3 月 14 日晩上联合聚会,原本由马来西亚神学院院长萧帝佑院长分享【神学教育的意义】,可是因新冠肺炎全球大爆发,而必须取消。后来团契改为小组ZOOM 线上聚会。三个小组各自在每周一次的线上聚会,使用《21 世纪牧会的挑战》这本书进行小组分享。
2020年2月22日挥春聚餐、健康舞、唱诗、见证分享、祷告.
- 2020 年教会正面临牧师交替期,黄约辉牧师退休,张振祥牧师接任。张牧师希望带领教会成为细胞小组,因着疫情及配合张牧师的方向,成年团决定转型,2020 年底停止团契活动,加入教会的小组。虽然如此,团员们还是保持联系,不定期的举办一些联谊活动。
展望:
过去25年,成年团契从每个月只聚会一次演变到2020年,每个星期都有活动(不论是在教会内或外),这对这些忙碌成年人来说是非常难得的,这也是本堂成年团契的坚持。
聚会性质也从当初以“节目”为导向改变到今天以“交流”为主,“节目”为补,因为我们相信团契的目的就是建立在主内的大家庭。我们来到团契不是因为它的节目吸引,而是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
爱 + 分享 + 了解 + 关怀 + 鼓励 + 代祷 + 学习 + 事奉 + 成长
1975至2020共25届的成年团契正副会长/团长
1975
会长:朱振兴(正) 杨昭铭(副)
1976
会长:朱振兴(正) 杨昭铭(副)
1977
会长:朱振兴(正) 杨昭铭(副)
1978
会长:李国庆(正) 黄为福(副)
1979-1980
会长:李国庆(正) 黄为福(副)
1981-1982
会长:李国庆(正) 黄益民(副)
1983-1984
会长:黄益民(正) 李国庆(副)
1985-1986
会长:黄益民(正) 李国庆(副)
1987-1988
会长:林苏虹(正) 黄益民(副)
1989-1990
会长:林苏虹(正) 黄益民(副)
1991-1992
会长:章守必(正) 林素芬(副)
1993-1994
会长:林素芬(正) 黄春福(副)
1995-1996
会长:林素芬(正) 陈业隆(副)
1997-1998
团长:曽如安(正) 郑丽蓉(副)
1999-2000
团长:曽如安(正) 余右军(副)
2001-2002
团长:余右军(正) 曽如安(副)
2003-2004
团长:余右军(正) 谢小云(副)
2005-2006
团长:余右军(正) 伍万政(副)
2007-2008
团长:余右军(正) 吴德耀(副)
2009-2010
团长:胡丽卿(正) 吴德耀(副)
2011-2012
团长:余右军(正) 胡丽卿(副)
2013-2014
团长:陈主胜(正) 庄恩顺(副)
2015-2016
团长:陈天德(正) 胡丽卿(副)
2017-2018
团长:陈天德(正) 李相国 (副)
2019-2020
团长:沈葵兰(正) 李相国 (副)